培训专栏

绘本先锋熊亮:孩子的世界,大人不一定懂
发布时间:2018-6-6 14:33:00    点击:793
绘本的字很少,有时候会发现给孩子讲绘本好难。这个问题你怎么看?

熊亮:大人看书的时候,会习惯性地把书摆在身前,并保持一定距离,而孩子看绘本则不同,他们是这样看的——把整个右半边脸都贴到书页,用耳朵不断与书页摩擦并翻页的动作。小朋友不会以自己的经验跟书上的内容进行对照,他一定会把自己投入到这个角色当中,去探索,去发现。

要去理解孩子如何观察世界的,大人一定不能急。不要急着灌输,要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和寻找。

孩子是从细节入手去理解的。比如看到一片树林,他会从树干的颜色、地上的蘑菇和草慢慢慢慢观察、发现和理解,而不是通过告知他树林的名称或是历史来获得理解的。

大人要把固有的经验抛掉,迎合孩子自我发觉、探索和冒险的习惯,保持他们对世界总有新的认识。这样,世界才是一个新鲜的世界。


孩子现在接触的绘本多是国外作品。你的作品比较中国风,你是怎么看绘本中的文化问题?


熊亮:我虽然做了很多中国的绘本,但目前我们整个社会都是引进(西方)为主的。在吸引力方面,我自己的女儿也是西方绘本对她的吸引力更大。

中国文化的特别在于,长大之后会慢慢回来的。所以我的做法是通过京剧或是水墨这些形式,留给孩子一个记忆。

绘本是无国界的,因为讲述绘本的方法是一致的,就是前面说的,让孩子在里边自己发现、自己探索的这种代入式的方式。这种现象的方式是平等的,谁都能进入的。

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是对世界的理解的差异。以《小石狮》为例,开头是世界通用的代入方式,在转折之后,西方的方式会强调“自我”的发现,即小石狮会发现“我是谁”?而东方的方式不会把小石狮从世界孤立出来,会强调“我和世界的关系”。我这样做,是因为这样对我来说是真实的,而不是仅仅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