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迟到大王》编辑推荐:《迟到大王》原名John Patrick Norman McHennessy─The Boy Who Was Always Late,从这一长串名字开始,读者就可以品尝到柏林罕的幽默了。 与众不同的幽默感 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满满一页歪斜的字,其中一半的“丢”全写成了“去”,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一会儿读了故事您便会发现,原来这倒霉的小男孩被罚写了这句句子300遍!原来这种被老师罚写的惨痛经历,不只我们这里有,连当时英国的老师也会这一招啊!可怜的麦肯席每天起早赶晚,却每天出事,不是被鳄鱼吃了手套,就是被狮子咬破裤子。不幸的是,那位龇牙咧嘴的老师从来不肯相信他的话,每天气得直跳脚,还给麦肯席严厉的惩罚!小朋友看到这里,一定会为无辜的麦肯席抱不平,但是没关系,接下来的发展是大快人心的! 用图画表现精神与意境 《迟到大王》成功的地方,在于两个角色的塑造。柏林罕曾说,把人、动物或任何一件事物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能把精神意境表达出来,一幅图的魅力就会自然产生。渺小的麦肯席,巨大的老师,一大一小的人物,微妙地将男孩的无助和老师的凶猛权威描绘得淋漓尽致。从头到尾,您也许连麦肯席的五官都看不清楚,但您一定清楚看到了他急忙赶路的样子,看见他努力想摆脱纠缠的焦急,更看出他无辜的神情、被处罚时专心又可怜的模样。书中老师虽然只出现八次,但任何人都能看出他的权威、急躁和坏脾气。鲜活的对比,验证了柏林罕所说,文字只能告诉您一个故事,图画才能真正勾勒出书的真情。 我们都知道,从小喜欢画画的孩子,长大之后并不一定要当画家。然而,透过美术、劳作这些方法的学习、画作的欣赏、各种素材工具的使用,都是帮助孩子学习一些有助于生活的基本能力。 画风大胆充满幽默幻想 童年时代无拘无束地在夏山学校尽情作画的柏林罕,他的图画中充满了幻想、幽默与自由。故事一开始,暗褐色的天与地,太阳躲在远远的地平线上,微光点亮了远景的田园,冰冷的晨曦,由上而下、由暗渐亮,气氛掌握得恰好!半路上太阳出来了,天好亮丽,大鳄鱼紧咬孩子的书包不放,凸显出豪放、活泼的宽广画面;率性的用色和大小、粗细不同的笔触里,传达出豁朗的气氛。在狮子出现的场景,柏林罕混合运用了丙烯颜料、彩色笔、彩色铅笔,很爽朗地画出狮子、小孩和麦田,构图在现实和幻想中交织着。遇到孩子被罚站的时候,细腻地以单色的线条来表现落寞的心情。走在桥上遇到大浪的惊险镜头,用单绿色铺底,再以细线条画出了人和鱼,加上白色颜料作浪头,展现孩子力抵大水冲击的瞬间! 结局讽刺具启示性